●8正确认识中医教育环境的与非主体专业开设回顾中医药高等教育近50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那就是绝对传统的中医教育不断受到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补充和冲击。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中医教育正在按照现代教育的模式培养医学生,大量的现代医学课程的开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本意义I二的中医教育正在异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医药某些固有思维的不足和中药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中医界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中医学术向何处走?是回归传统墨守成规,还是主动向现代科学靠拢,并通过不懈努力,将中医学纳入现代科学体系?对于这--f.J题,可渭f■者见f■,智者见智,争论甚多。而对担负中医药教育露任的中医药院校来说,我¨不能不对中医H趋“西化”的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做…同答,I大I为今天的医学生就是中医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文/唐俊琪(陕西中医学院腴西成阳,(从现实的社会需求看中医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设计我们知道,高等教育有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3大职能。其中,培养人才始终是第一位的。中医人才走向社会人体上有3个方向:一是从事中医医疗,这是主渠道;二是西医医疗机构的中医科;三是自办医疗实体:当然,进入医药销售企业、改行当公务员或进入非医疗机构的也不在少数,也有一部分人通过深造进人科研单位或到中医教育单位。从就业的主渠道来看,由于中医医疗机构“西化”的睛况比较普遍,中医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现代医学知识则很难胜任对住院病人的管理。这就迫使中医类专业的学豳圈生要强化现代医学知识。尤其是进入西医医院就业的学生,这种知识结构的压力就更为明显。对于自办诊所者来说,大都是中药与输液并重,甚至主要收入来源靠输液。这样,没有现代医学知识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中国中医药报))zoos年9月26日刊登的“中医院生存状态报道”一文详述了中医医疗机构所遭遇的尴尬。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到了60%,甚至三七开。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报道认为,中医西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现代医学以医学技术发展为特征的技术化趋势影响有关。这些表现为医患关系的物化、分解、分离3大趋势已成为生物医学模式的显著特征。这种趋势和特征也使患者在寻求中医诊疗时有同样的医患关系变化。因此,中医师也使用西医诊疗手段。从中医医院的生存现实需要来看,中药和中成药的利润被压缩,已不足以养活医务人员,于是就寻求外科手术类利润更高的诊疗手段,从而逐渐形成大多数中医医院以西医为主的环境。这也是这些年各中医医院对西医类毕业生的需要超过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原因所在。从中医药应用类科研上来看,中医科研大多属于治疗药物类研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以西医诊断标准作为研究依据的。如活血化瘀类药物要研究血液流变学,要观察对血管、血压、血脂等方面的影响。中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解释工具,这就迫使中医工作者必须与现代医学接轨。无论是中医临床、科研还是教学,中医西化的趋势都是显而易见的。中药西化的趋势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在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医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模块做出重新设计。既要安排四大经典、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治方法,又必须安排大量西医的解剖、生理、药理、诊断及临床技能。还要安排现代技术如计算机、影像学、检验以及英语等方面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医学生对知识的轻重判断与取舍便成为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了。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中医不精、西医不硬和现代技术不行的中医类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学生迷惘,老师忧虑,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以为,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理直气壮地将现代医学的知识板块系统引人中医校园。中医是不可能被取代■膏的,因为她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的内涵需要用现代手段去发掘,去整理。否则将经不起现代医学的冲击。为此,我们认为,中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要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即牢固的辨证论治概念+现代生物医学基础+过硬的中西医临床两套本领+必备的现代研究技能。这样一种知识结构模块要求我们的教学计划要引入现代教育考核手段,即应知应会的四诊合参知识、中药方剂学知识和临床辨证技巧。临床技能要在临床实践中去感悟,去提高。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则主要靠学校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科教育阶段要打牢现代医学基础至关重要。这不仅对中医类毕业生较快适应临床有好处,而且对今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中医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看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和文化氛圈建设既然中医类学生应该掌握中西医两套知识,那么中医药院校的现代医学教育部分就应该加强。在数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单纯围绕中医类专业的现代医学教育设施不可能发展壮大,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教育和实验。这也是10多年前统计全国中医药院校实验设备总值比不过一个南京工学院的原因。因为就中医课程本身来讲,对本科教育没有多少实验可言,只是在西医基础、药学方面有一些实验设施。而教育部要求中医药院校要按照医学类院校标准达到实验设备生均5000元以上。这对于扩招前在校学生一两千人的规模压力还不是很大,但当学生到了七八千人的时候,实验设备的投放就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了。尤其是教学型的学校压力就更大。为此,我们学院先后开设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制药工程、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现代医学专业,仅这些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建设就投入了2000多万元。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由于陕西省内原有的两所医学院校(两安医科大学、延安医学院)并人了综合院校,另有一所从卫生学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样陕西中医学院就成了陕西唯一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因此,开办现代医学专业就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二是中医类专业招生量过大,分配上有困难,而要扩大招生就必须有医学类相关专业,这样现代医学类专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三是为了更好地支撑中医类专业的现代医学●10教学,增设了现代医学专业。,在学科建设上能更好地形成师资梯队,在学术上增加更多的中西医学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h能提供更多的现代医学手段。四是有利于活跃学校文化氛嗣。由于我们还开设了医学英语、医学心理学以及语言文学等专业,校园充满了更多的现代大学气息,从而使中医类专业的学生受到更好的熏陶。从严格意义上讲,人才的成长一靠知识,二靠环境。中医药学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内容博大精深,厚重有余。在现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子,一下子要深入到阴阳五行中去是困难的,这需要长时间的体会和领悟。而具有较多的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知识的大学牛,在反思和探讨中医学术的时候则会更深刻一些,更现代一些。我们认为,如果不能在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去塑造我们的学生,今后他们就不可能成为现代意义概念上的中医药工作者。从这个角度讲,中医药院校开办现代医学类专业只能是对中医教育的促进,决不会因此而影响中医药院校的巾医教育功能。从专业结构变化看未来中医药院校的发展方向现在的中医药院校已远不是最初意义上的中医学院,这是我们中医人自强不息、努力开拓的结果,也是社会现实促使中医教育1二作者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而自我创新的结果。目前,几乎所有中医药院校都开设了除中医药类传统专业以外的新专业,有的甚至还开办了计算机、信息工程、生物医学类专业。这并不是我们对主体专业信心不足,而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学校自身的能力将中医药专业融入到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提高中医药的教育水准。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我们的中医教育不是封闭的、自我欣赏的,而是开放的,是愿意对现代科技兼收并蓄的。我院现有本科专业17个,从专业名称卜看,现代医学专j№数已超过传统医学专业数,学生人数仍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中医、中西临床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4大专业是陕西省政府命名的名牌专业,是我们的主体和核心。由于专业结构的调整,一个多元的医学综合教育实体正在形成。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怎么定?我们知道,存在决定意识。既然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方向是中两医结合,那么这也应该成为中医药院校的发展方向。陕西中医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水平先进,多种专业并存,促进学术发展。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是现代大学的一个基本理念。中医药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代之而来的将是各种学科的渗透与交流。即使传统性很强的中医教育也不可能逾越这种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所要思考的是,以我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如何在一个多专业并存的校园里适应管理T作的需要。因为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是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而边缘学科以及人文学科的涉及领域越来越宽。这些都与我们传统中医教育强调专业特色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有很大区别。中医教育数千年来之所以沿袭着师徒传授的模式,是因为没有实施高等教育的条件,也正是由于没有这种条件,中医理论的发展受到限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很难再出现张仲景、孙思邈、叶天士那样划时代的人物。面对有近50年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历史,面对强大而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我们认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顺应科学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原则,多角度、多手段地扩大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贡献率,做大做强中医教育事业,这才是中医药院校的美好未来。一院校长论玉一第壹拾页
上一篇:关于中医西化的文化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